close
胡乃元:學音樂 未必要進音樂班
【記者張錦弘/專訪】

從小出國學音樂的小提琴家胡乃元表示,台灣國中小的音樂班,競爭太恐怖了,這種學習環境,不見得對學生將來有幫助。(記者盧振昇/攝影)
        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指出,國內許多中小學音樂班競爭很恐怖,家長太積極,反而抹殺孩子學音樂的興趣和樂趣。孩子想學音樂,不見得要進音樂班,但要持續練習,也不應該放棄一般學科,父母應為孩子預留多元發展的後路。

        昨天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,台灣的音樂教育太過功利取向,很多孩子把拉琴當功課,把音樂當成升學及賺錢工具。他建議家長,孩子學音樂要適性發展,音樂之路才能走得長久

        胡乃元四歲開始學琴,11歲赴美留學,20年前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大賽首獎後揚名國際。他回憶,40年前他剛接觸音樂時,台灣還沒有音樂班。他建議年輕的家長,不要讓孩子整天看電視、玩電動,讓孩子從小多接觸音樂,他們自然會找到興趣

        他舉例,當年他同時學鋼琴、小提琴,後來告訴當醫生的爸爸,他想專攻小提琴,原因之一是他看了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電影「狂想曲」,劇中泰勒愛上小提琴手,配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,他覺得超好聽,夢想自己有一天也拉出這麼美的音樂。

        胡乃元說,台灣早期沒有好的演奏廳,唱片多是音質不佳的盜版貨,一旦有機會聽到大師級的演奏,無不心生嚮往,想苦練與之看齊。現在台灣的音樂環境好太多,學生可輕易聽到頂尖演奏,但即使有機會面對大師,但音樂對他們的意義已是辛苦多於夢想。

        他觀察台灣一些音樂班,覺得家長太積極,加上升學壓力,讓很多音樂班的競爭激烈到令人覺得很恐怖。例如,有家長為了個人好惡,想盡辦法要音樂班換老師;甚至到了比賽前一天,還押著孩子上課惡補,無非希望孩子成名,上最好的音樂班,考上最好的大學音樂系,畢業後找到賺最多錢的工作,卻忘了「音樂家是要為音樂服務,而非為了薪水工作」。

        胡乃元說,學音樂,不見得要進音樂班,當年他留學美國,讀的是一般中小學,上大家上的課、做過化學實驗、解剖過青蛙,過得很快樂,課餘才跟老師學琴,並到耶魯大學參加「大師班」,和大學生及研究生一起玩音樂。

        當年和他同輩的台灣孩子還有好幾個「音樂天才」,但因種種因素,只有他和林昭亮在國際嶄露頭角。從長遠看,家長不妨讓孩子多元發展,不要從小就完全放棄一般學科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若決心要當音樂家,就要勤加練習,練好基本功,挑出自己的毛病,不自滿,永遠保持學習熱忱,必要時還是得留學,除了可開眼界,更能培養獨立精神

 

【2005/04/21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內壢國中管樂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